减肥

拒绝小胖墩,学龄前控制是关键

  1986年在中国找一个肥胖儿还十分困难,那时我国儿童的肥胖检出率仅为0.9%;到1996年,中国儿童的肥胖与超重检出率分别达到2.0%和4.2%;到了2006年,中国儿童的肥胖问题已严重失控——肥胖和超重总检出率分别为7.2%和19.8%,较1996年分别增长了3.6倍和4.7倍;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56%和52%。

  最近在中华儿科杂志公布这些数据的我国著名儿科专家胡亚美、张金哲、丁宗一等人认为,单纯肥胖症现在已成为我国儿童严重的健康问题;要控制小胖子,学龄前期控制是关键。

  全国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研究协作组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2006年在沈阳、郑州、长沙、重庆、西安、深圳等地,对84766名儿童(代表1293779名儿童)进行的“第三次全国0-6岁儿童单纯肥胖症流行学调查”中发现。

  现在我国儿童的肥胖/超重检出率已经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的肥胖儿童数量,北部高于西部,男童高于女童;儿童单纯肥胖症对儿童心血管伤害的危险因素已经大大增加。浙江的调查还表明:我国乡村7-22岁的学生肥胖者,仅仅在1995年到2000年,男生就从1.4%增加到3.43%;女生从1.09%增加到2.28%。

  “减肥治疗”无济于事专家认为,在人类进化中,脂肪组织能够保存能量、抵御饥饿,但过度的堆积则危害健康,脂肪含量超过标准的15%即为肥胖,但具有这个相同数值的儿童不一定都是单纯肥胖症。

  儿童期单纯肥胖症不包括某些内分泌、代谢、遗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肥胖或因使用药物所诱发的肥胖;基因突变和内分泌紊乱也不造成单纯肥胖症。

  专家们认为,造成大规模肥胖的根本原因是生活方式不科学、不正确。由于肥胖儿童的“脂肪细胞调亡率”大大低于非肥胖儿童,所以单纯去除部分脂肪,改变不了其他脂肪的继续危害;以局部脂肪或单独血脂为目标的所谓“减肥”治疗无济于事,有时反而干扰了脂肪组织的凋亡调控过程,加剧脂肪组织的过度增生、堆积。

  孕妇不要放纵口腹之欲中国儿童期单纯肥胖症协作组在1986年启动的、每十年进行一次的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研究,从生理学、

  心理—行为和分子生物学揭示了中国30年来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的流行学演变进程、趋势、危险因素和控制方向。

  中国儿童期单纯肥胖症协作组明确指出,儿童期单纯肥胖症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疾病,并提出,预防要从孕前抓起。

  母亲在怀孕期间的饮食习惯对于胎儿大脑中控制食欲和活动量的因子有决定性关系,甚至怀孕前的饮食都有可能“改造”婴儿成长期的饮食习惯;在怀孕前和怀孕期间大量摄取甜点、高脂肪食品的妇女,其下一代体重过重的比例也比其他人高。

  专家呼吁孕妇千万别以怀孕为由放纵口腹之欲;同时,还要做好哺乳期营养的支持,深化和加强母乳喂养;在固体食物阶段,强调“自然食物、均衡膳食”的喂养原则等。据了解,这些研究成果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也处于前沿。

  控制学龄前儿童增重是肥胖控制战略核心据国际肥胖症特别工作小组统计,全球大约有1.55亿儿童是肥胖症患者。其中美国的儿童单纯肥胖症为15%-25%,欧洲为10%-12%。

  许多外国专家号召限制儿童节目中的垃圾食物广告。京城一家媒体的一个随机调查也表明,北京约有六成的青少年难抵广告诱惑。

  北京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研究员丁宗一主持全国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研究协作组,他认为,对垃圾食品抵制不力、违规食品广告猖獗等对我国儿童肥胖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国儿科专家普遍认为,把学龄前儿童体重的增重,控制在正常速率内,是肥胖控制战略的核心。专家说,我国的传统饮食源于自然食物,烹调原则和加工过程均衡合理,又有传统医学“药食同源”理论的指导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国的儿童家长、看护者、儿童保健工作者等都应熟悉、了解学龄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速率值,掌握包括适宜营养、科学锻炼、充分休息、心理卫生在内的有关技术,才能有效地控制学龄前儿童单纯肥胖症发生。

  丁宗一介绍说,近年来我国在北京、上海、青岛、天津等地成功地对单纯肥胖症儿童进行了“肥胖干预”工作。实践证明,让他们进行运动量大的游戏和体育锻炼,采用科学膳食、不喝甜饮料、减少零食等,可以长期有效地控制体重;其中,青岛成功地使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的治愈率达到62.5%,好转率达到29.2%。

  丁宗一说,还应该特别注意儿童营养不良与肥胖的关系。已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胎儿期和儿童期早期营养不良,增加了青少年期和成年期发生肥胖的机会和心血管相关疾病的机会。

  由此,不要轻信和采用减肥广告所宣传的药物、食物。对儿童,禁止进行短期快速减肥;禁止饥饿或变相饥饿治疗;禁止使用各种药物或饮品;禁止手术或物理干预;这些都对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