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再纠结腿不够细,研究告诉你腿粗更健康
有人说,夏天最漂亮的“衣服”就是苗条的身材。在以瘦为美的今天,不少女性梦寐以求拥有一双修长的细腿。但最新研究告诉你,腿粗可能更健康。
一项近期发表于知名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的研究发现,体重指数(BMI)在正常范围内的老年女性中,高躯干脂肪含量和低腿部脂肪含量与心血管疾病(CVD)风险增加有关。
评价肥胖,BMI具有局限性
相信提到BMI,大家都不会陌生,尽管BMI在临床实践和流行病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但将其作为评判肥胖的标准,往往具有非常明显的局限性,因为单凭BMI值无法准确区分脂肪质量和非脂肪质量。即便BMI相同的两个个体,其体脂分布可能存在显著差异,疾病风险也会因此而不同。有研究显示,BMI处于正常范围的人群中,腰围越大CVD死亡风险越大。
脂肪分布不同,CVD风险不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躯干脂肪量是CVD风险增加的显著不利预测因子,而腿部脂肪含量的增加可能会降低代谢紊乱风险。这些研究表明脂肪的分布与CVD疾病的发生风险存在潜在的相关性。为了进一步探究脂肪分布与CVD风险的相关性,研究人员在BMI正常的绝经后女性中,展开了一项有关脂肪分布与CVD风险关系的研究。
研究描述
研究共计纳入2683名女性参与者,年龄50-79岁,BMI均在正常范围内(18.5-25kg/m^2),基线时均无CVD。研究人员对参与者的脂肪分布进行了分析,并追踪参与者CVD的发生情况。
主要研究结果为发生主要CVD事件(冠心病、卒中或两者兼有),冠心病包括冠状动脉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血管重建;卒中包括缺血性/出血性卒中、脑血管死亡事件。随访时间从登记之日起计算,直到患者出现CVD事件(如果参与者出现多个CVD事件,则按第一个事件发生的时间算)、死亡或退出研究。
研究结果
1、参与者基线数据见表1。
2、人体脂肪分布及相互关系
人体区域划分见图1,文中提到的躯干区域(Trunk region)指的是上半身,腿部区域(Leg region)主要指的是包括臀部在内的下半身。研究发现,女性腿部脂肪越多,臀围往往越大,而腰臀比越高,腿部脂肪含量越低。
3、身体脂肪分布与CVD风险的关系
在17.9年的中位随访时间内,共计发生CVD事件291例(包括冠心病202例,卒中105例,其中16名参与者发生了两种疾病)。在对生活方式和临床风险等因素进行调整后,在BMI处于正常范围的绝经女性中,总体脂肪量与CVD风险无显著相关性(表2,P>0.05)。
但研究发现躯干脂肪含量越高,CVD疾病的罹患风险越大(最高和最低四分位危险比HR=1.91,95%CI1.33-2.74,P<0.001)。更为有意思的发现是,腿部脂肪含量越高CVD风险越低(最高与最低四分位数危险比HR=0.62,95%CI0.43-0.89,P=0.008)。此外,躯干与腿部脂肪的比值与CVD发生风险存在显著相关性(HR=1.99,95%CI1.39-2.85,P<0.001)。
研究人员将躯干脂肪含量和腿部脂肪含量分别分为了“高”、“中”、“低”三档,并两两组合,探究不同体型与CVD风险之间存在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黄色方框越靠右CVD风险越高)。结果表明,躯干脂肪含量高并且腿部脂肪含量低的参与者发生CVD的风险更高(HR=3.33,95%CI1.46-7.62)。
因此,在BMI正常的绝经后女性中,较高的躯干脂肪含量与CVD风险增加有关,而较高的腿部脂肪含量与CVD风险降低有关。
4、躯干及腿部脂肪含量与CVD生物标志物的关系
研究发现,在与CVD相关的13种生物标志物中,躯干脂肪含量与其中的9种呈显著的正相关(P<0.002)。而相反的是,腿部脂肪含量越高,胰岛素抵抗越低、高密度脂蛋白越高(见表4)。
研究结论
在BMI正常的绝经后女性中,躯干脂肪含量升高和腿部脂肪含量降低均与CVD风险增加有关。就CVD的罹患风险而言,躯干脂肪含量最高的女性比躯干脂肪含量最低的女性高91%,几乎达到了2倍。并且,躯干脂肪含量与CVD相关的多种生物标志物存在正相关。而相反的是,腿部脂肪含量与胰岛素抵抗、高密度脂蛋白呈现负相关性。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无论年芳几何女性们都希望自己有个完美的体型。但小编认为,不要为了美而去盲目追求腿部的纤细,因为本项研究告诉我们,只要BMI在正常范围内,腿粗点也挺好。